文章目录
按什么穴位治疗积食 1、推下七节骨治疗积食
“七节骨”是从第四腰椎到尾骨末端的一条直线,操作者用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上而下地直推即可。
2、补脾经治疗积食
将小孩子的手摊开,然后用大人的大拇指来小孩子的大拇指,要按着掌纹来。
3、清大肠治疗积食
从孩子虎口开始,沿食指外缘(桡侧)推到指端;
4、清胃经治疗积食
操作者左手握住孩子拇指,右手拇指从孩子拇指手掌面的第2节推向指根。
以上各动作每次重复100~300次,每天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即可,注意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症状轻重适当增减次数。
前,操作者可用爽身粉或油涂抹双手,以免损伤孩子皮肤;力度适中,不要太大、太猛;饭后半小时内不可进行推拿。
以上各动作每次重复100~300次,每天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即可,注意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症状轻重适当增减次数。
前,操作者可用爽身粉或油涂抹双手,以免损伤孩子皮肤;力度适中,不要太大、太猛;饭后半小时内不可进行推拿。
宝宝积食饮食调节方法 说再多避免积食的办法,都不如家长们管好宝宝的嘴,也就是日常饮食。三餐定时定量、均衡膳食才能让宝宝有更规律的饮食习惯,尤其是过年期间,不要让宝宝吃太多的肉类,避免消化不良。因此,必须禁忌:
1、三餐饮食中不要太油腻,凉拌、蒸炒的烹饪方法是比较健康的,避免吃油炸食物,选择容易消化的米粥、面汤等多喝水。
2、孩子吃饭要定时定量,不能让其不到饭店就吃饭,对肠胃造成负担的同时还不利于消化。
3、一日三餐中,晚饭要少吃,这不仅仅是为了避免积食,对宝宝身体也是大有好处的。宝宝白天运动量大,吃东西消化得快,但晚上胃蠕动慢了,消化能力比白天弱,如果吃得过多过饱,就容易积食。因此晚上吃饭不要吃得太饱,即使喝牛奶,也要水多一些,奶粉少一些。
为了避免积食,在晚饭中,家长可做小米粥给宝宝吃,营养充足的同时,小米粥这种流食易消化,能有效避免积食的出现,小米粥中可加入枸杞和大枣一起炖煮,营养更丰富噢。
治疗积食食疗方 1、山楂饮
用料:炒山楂9克。
制法:将炒山楂研为细末,加糖少许,用沸水冲服。
功效:消食、化积、和胃,适用于肉积伤食。
山楂味酸、甘,性微温,能健脾开胃,消食化积。食用山楂能增加胃酸分泌,增加酶的活性。山楂所含脂肪酶有助于脂类食物的消化,故长于消肉积。
注意:脾胃虚弱者慎服。孕妇不宜食用,因山楂破血破气,容易动伤胎气、导致流产。空腹不宜多食,因山楂所含的酸性成分较多,空腹多食,会使胃中的酸度急剧增加,容易导致胃痛甚至溃疡。
2、麦芽水
用料:炒麦芽30克
制法:用炒麦芽煮水饮服。
功效:麦芽煎剂可用于汤圆伤食及面食伤食。
麦芽味甘,性微温,功能消食、和胃。现代研究证明,麦芽对胃酸与胃蛋白酶的分泌有轻度促进作用,故能助消化。另外,麦芽含淀粉酶、转化糖酶、蛋白分解酶,这些消化酶能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食积等。
3、橘皮生姜茶
用料:鲜橘皮20克,生姜10克,白糖适量。
制法:鲜橘皮切成细丝,生姜切成碎末,加白糖适量,用沸水冲泡,每日早、中、晚各饮1次。
功效:用于伤食者的消食。
橘皮芳香健脾,驱风下气,又能缓解脾胃气滞。橘皮所含的挥发油对消化道有缓和的作用,有利于胃肠积气排出,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
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生姜含姜辣素,对口腔及胃肠有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减少肠内的异常发酵,排除消化道中积存的气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