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殖专科和不孕不育门诊中,许多患者甚至医生听闻内膜异位症都如临大敌,这主要是由于该病的复杂性。正常情况下,内膜应该生长在腔表面。而内膜异位症之所以有此称呼是因为内膜异位生长在腔表面的以外部位,如生长在卵巢、脾、输卵管、腹膜、直肠壁、盆腔等部位。
内膜异位症有时症状和病变程度并不相符,有些患者症状很明显,但病变却很轻微;有些患者病变很严重,但症状却不明显所以常常被忽略。据统计,约有70%的内膜异位症患者有典型的下腹痛和,一般初潮头几年没有,以后开始出现症状,重则疼痛从经前持续到经后,为下腹部或腰骶部痛,伴有呕吐、虚脱、坠胀等;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率高达40%,15%-30%患者具有精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淋漓不尽;不适一般表现为深部痛,来潮前痛尤为明显。那么导致内膜异位“乱跑”的诱因有哪些呢?
诱因一:疾病导致内膜碎片游离
尤其是周期缩短,频发,量多,经期过长,行经腹痛等,这些病,增加了由输卵管道流至盆腔的次数和血量。行经腹痛的患者,特别伴有剧烈腹痛的患者,特别伴有剧烈腹痛者,由于血中前列腺素分泌增多,会引起强烈收缩,与此同时,更增加了逆流与内膜碎片随之游离的机会。
诱因二:多次流产、剖腹产导致血液逆流
多次做人工流产手术会使腔内压力改变,收缩,很难避免内膜碎片和血液通过输卵管进入盆腔。近年来剖腹产手术增多,也增加了将内膜种植在肌壁、盆腔、腹壁等部位的机会。未严格掌握放置宫内节育器的规定及术后并发症处理不及时,均可增加逆流、内膜种植的可能性。
诱因三:淋巴或静脉血行播散所致
淋巴及血行播散比如远离盆腔部位的器官,如肺、手、大腿的皮肤和肌肉发生的内膜异位就是淋巴或静脉血行播散所致。
诱因四:免疫调节
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期间进入腹腔的内膜细胞会被局部的免疫系统所杀灭,如果局部免疫功能不足或内膜细胞数量过多,免疫细胞不足将其杀灭,就会发生成为内膜异位症。
诱因五:内分泌功能失调
异位的内膜,无论来源如何,其生长变化均与卵巢内分泌有关,雌激素能促进生长,孕激素能使其抑制,临床发现大多数患者,孕激素缺乏,因此助长了本病的发生发展。
诱因六:经期、频繁
期间,盆腔充血,敏感,收缩的频率及强度增加,如果不注意情志调理,过分激动,紧张易怒,焦虑恐惧;劳累过度,剧烈运动,突变;尤其在行经期间不忌;妇科不必要的内诊检查,或过重的挤压;经期使用阴丵道栓等都容易增加逆流的机会和血量。
诱因七:遗传与体质的因素
临床观察发现,有家族病史的人患此病居多。体质因素中如肥胖、超重、身长过高等亦有一定关系。
内膜异位症是一个激素依赖性的疾病,是靠着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来生长,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自愈的,但也并不是说毫无可能性,患内膜异位症的病人绝经后或者切除双侧卵巢后异位内膜可逐渐萎缩自行吸收,目前尚没有根治饿的办法,一般临床采取对症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