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太极拳的练习原则-赵宪平

作者:佚名     时间:2016-12-10     浏览:896    


一、功贯始终,内含技击的原则




太极拳功贯始终,是指太极拳的基本练习贯穿练习的全过程,通过对太极基本的练习,来掌握太极拳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基本功不仅是太极拳的必修内容,也是武术运动的必修内容,同时也是提高太极拳水平的一种必要手段。即使太极拳上升到一定水平,基本功练习也不可少,如站桩、行功、步法等,都要抽出来单独练习,这是每次练拳不可缺少的一项,这就是功贯始终。




内含技击,就是指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将每个动作的攻防含意练出来,并做到用意指挥外形,练出太极拳的韵味来。只有这样,太极拳才显得有精神,不疲软,不松懈,动作充实饱满。所以在练习太极拳时必须做到技击之意。




二、动静结合,内外互引的原则




动静结合,就是练习太极拳时,静止性的定势练习和套路相结合。套路又有动静之分,转换为动,成势为静,每动成势时必须有一静,一静就是气沉,以动相互辅助。在具体练习中,又有专练静功的,如站桩、,或单式、定势练习都是静功,是为动练的先决条件。静力性练习是促进太极拳动作的准确性,提高太极拳内功功力;动力性练习是指全套路练习或几个太极动作组合练习,动力性练习能提高太极拳动作的灵活性,连贯性。太极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要求练习者在练习中的一种思想,是一种变化的巧妙结合,只有动静相互结合才能相互促进,提高太极拳运动的动作规范和技击水平。




内外互引,内指意念,外指动作,是指练习太极拳时,先有外形来引导内动,然后才有内动引导外形,也就是说先有外形动作姿式准确后,再逐渐增加意念活动,求意念、精神、气息,最后达到手、眼、身、法、步和心意、气息的内外统一结合。




三、用心领悟,突出风格的原则




用心领悟,是指练习太极拳时不能自己不动思维的傻练,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动思维,用心领悟,细心体会,对每一个动作的定型和运动过程都要用心揣摩,符合动作要领,使动作规范化,能体现内在的含意,从而做到形神兼备的整体性。




风格就是练习什么样的拳,就要突出什么样的风格,如传统太极拳的风格特点是:舒展大方,气势稳重,动作清晰,停而预动,以神贯穿,每一动作要做到一波三折,以腰为轴,体现腰玩四肢,虚领顶劲,腰脊备弓,提肛收臀。迈步时,要松腰送胯,屈膝迈腿,落地无声,收放灵活,提腿不蹬,对拉腰带,转换轻灵。推掌用指探,沉腕贯内劲,两手相吸,对拉内里转。肘撑要松圆,腋下能放拳,以内动来带外动。每一定式裆劲沉住,上下要合,整个套路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相辅相成,对拉匀称。足跟内劲贯指节,阴阳互换在腰间。在技击上要求是以柔克刚,后发先至,借力发人,顺走变化等,突出太极拳术的韵味,不能练出来的太极拳象体操一样。




四、持之以恒,重复渐进的原则




练习武术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和“拳不离手,见空(闲)就走”之说。太极拳也不例外,太极拳的功夫是技术与功力缓慢渗透的过程,需要长期练习。太极拳是内家的一种,它也需要有一定的身体素质来支持,更重要的是需要一定的思维来领悟。太极拳是一门科学艺术,是无止境的,所以它需要时间的积累,方法要领的正确掌握,但是方法是不能代替量的积累,在时间没有积累到一定量时,法是不起作用的,这就是有法无功用不上,有功无法一场空。说明两者的互补关系,因此持之以恒是关键。




重复渐进,是指太极拳要不断地重复练习,在不断重复中来体验太极拳劲法的内在变化和技巧,通过不断重复练习提高太极拳水平。前辈有句顺口流:拳打千遍身法自然,拳打万遍其理自然。重复练习并非简单地重复,它是提高技术必经之路,特别是太极拳的身法,如胸的吞吐、腰的转换是最不易掌握的,它需要反复地重复练习,逐渐领悟太极拳身法的内在神韵,太极拳水平才能提高。但是现在练习者套路会的多,而对重复练习感到枯燥、烦闷,没有信心,所以太极拳的水平不高。




总之,想练好传统太极拳,就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的练习,严格按照要领去作,反复练习,反复体会,从细节入手,长期体悟,才能领略到传统太极拳的韵味。

 
喜 欢

528

 
上一个:辨证看,科学练-孙玉奎
下一个:太极拳是充满和谐的拳种-陶一中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