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拳学论之神不外溢-李广 冯振宇

作者:佚名     时间:2016-10-12     浏览:519


“神不外溢”从字义本身看为神不能表露在外面,又因地点流露的不同而叫法不一,如表现在眼睛中叫神意。表现在脸上叫神气,在肢体上叫力,在手脚上叫技巧,表现在运动时叫有意,而对于学习太极拳者来说,都是错误的。可以这样说,神的意思只要在自己身上表现出来,统统落入对待之中,都是错的!应该在何处才好呢?换句话说,要怎样才能正确做到神不外溢呢?




首先要弄明白:这个神具体指的是什么?此神通常指的是人的识神,就是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这个能力有两部分组成:




一是学识修养,二是直观意识。在太极拳学习中,学识修养要靠师训,直观意识则是个人的潜在本能,通过自身的学识修养可以让人明白,太极拳正确的行功及其产生的相应运动完全是被动的!因为只有被动才符合大自然的运动规律,而只有符合自然运动规律才能获得养生乃至技击的实际功效,所以被动的原则要求神意不能表露在外面形体上,那么在直观的认识上,只要是暴露出本质的事物,就易于被发现,在拳术的意义上,就易招受攻击,所以在潜意识里,也是自然而然的要求神意隐藏起来的,如被发现在拳术的意义上就易招受攻击,所以在潜意识里,也是自然而然的要求神意隐藏起来,即然要求隐藏,自然不能外溢,即表示在外,自然要求不溢在外,理论上是应该向身中内求的,因此造成了很多学习者刻意的做成,目滞口呆,行动迟缓,面无表情,低头俯视等等让人一看即知为故作的虚无之态,以此来表现本身并没有反精神突出在外,其实这是神意在外的又一种形式而已!




真正要做到神不外溢,还是要在身外寻求,就如身体放松的原则是在意不在形一样,神不外溢仍然如此要求,神虽然不出身,但神的意思简称神意,却须离开本体即躯体,而向高远处放射,以便能起到引领本身身心!灵活运动的目的,此意在上,即是“虚灵神顶”,在手即为轻扶八方线,是在肩上,松肩垂肘在腰即为空腰等等。周身各处都是如此,神之意既然不在身上,自然也就在自身上表现不出来,也就自然而然达到了神不外溢的要求,尤须注意的是,达到要求也是被动的,这又说明了一个纲领性的问题,在太极拳的行功中,行功者只需做好自已本职工作,即操于定规,功效则是随自身体现时常规的程度。




而相应自然体现的此即先贤所诫的不可预存有成功之心念!因为那不但于事无补,反足以招致杂念丛生,正是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也,这也是自然之理!




太极拳用意不用力是原则,这个意义又不是意念意想,只是一点意思,而这一点意思又因人的意识导致表示与发扬的不同,但无论如何都只能存在于有无之间,有意则始生,无形则意自在,神附于意则灵,形随意动则明。不过,真形无意,真意无形,又是别一种层次的“神不外溢”了。

喜 欢

209

复制下面链接,发给你最好的朋友,每天共同健康多一点!
上一个:太极拳的柔韧练习-邹雨君
下一个:沾、粘、连、随练太极-许春英、吕春亭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  美文欣赏 -  寓言故事大全 -  人生语录 -  微语录 -  语录大全 -  造句大全 -  一边一边造句 -  即使也造句 -  只要就造句 -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  创业成功故事 -  创业资讯 -  写人的作文 -  优秀作文 -  小学生作文大全 -  好句子摘抄 -  句子赏析 -  优美句子摘抄 -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