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拳不上手的五大缘由

作者:佚名     时间:2016-10-11     浏览:330


有些朋友练太极拳由于缺乏老师和拳论指导,虽用功日久,总感觉拳不上手,收效不大。




究其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身势不松。太极拳要求中正安舒,全身放松,用意不用力。放松有很多好处,能使气血畅通,活血化淤,收到防病治病的效果;用于推手,放松能提高自身的灵敏度,更好地感知感觉对方劲力的大小、方向、长短而顺势借力,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另外太极拳发劲有个过程,叫松恬弹抖。只有松得彻底,发劲时肌肉、关节突然伸缩,产力的瞬间爆发力才大。因此,历代名家都严格要求,如陈式太极拳宗师陈发科要求学生松要松到指肚尖;杨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把太极拳喻为绵里藏针的艺术,认为“松软是太极拳的宝贝”。名家李雅轩要求学生松要松到脚板心,“柔若百骨似无骨”。目前我们有些人忽视放松这一基本要领,有的当成外家硬功来练习,那就无法收到好的效果。




二是虚实不清。拳谚云:“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有些朋友不懂虚实之理,常犯“双重”的毛病,拳意就难上手了。其实,练太极拳的全过程就是虚实变化,阴阳交替的过程。如杨式太极拳上步,要求实脚送虚脚,即用一腿(全脚踏实)屈膝支撑身体,另一腿迈出时脚轻轻着地,然后重心前移,前脚由虚变实,后脚由实变虚;向前推掌时,掌也有一个由含蓄变充实的过程。因此,拳论有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




三是上下不随。太极拳讲究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拳论说:“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这里阐述了太极拳运动中脚、腿、腰、手及全身的相互关系。上下相随有其重要的意义;周身的各个肢体和各个关节的同时运动更能发挥太极拳强身健体的作用;用于防身,则有“上下相随人难进”的功效。由于周身一家,无有缺陷,灵活多变,对方就无隙可乘了。进攻时,发出的劲力就完整充实,能发挥出形迹不露,入里透内的效果。




四是内外不合。太极拳要求内外合一。内外指练拳过程中的意念、呼吸、动作,三者要较好的配合。具体讲,打拳时要求做到全神贯注,意到身到,即每动须挂拳意,假如伸出,用意思送出,收回同理。同时配合以开吸合呼,起吸落呼,收吸放呼,虚吸实呼的拳势呼吸。故拳论有云:“先在心,后在身”,“意气君来骨肉臣”,“势势存心揆用意”。要求以意领气,以气运身,三者协调一致。




五是呼吸不舒。有些人由于曾练外家硬功时间太长,习惯了吞气努力,咬牙睁眼,练太极拳时感到呼吸不畅,拳意也就难上手了。太极拳一般采取顺腹式呼吸方法。采用拳势呼吸方法要求初学者不要刻意去追求。拳论说:“气以直养而无害,要求顺其自然”。又说:“全在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如果刻意追求,就会出现呆板滞顿之相,拳意更难上手了,甚至会练出其他病来。

喜 欢

119

复制下面链接,发给你最好的朋友,每天共同健康多一点!
上一个:如何认识太极拳的慢练与快用-魏博
下一个:太极拳运动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良性调节-叶秋霞 姚利娟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  美文欣赏 -  寓言故事大全 -  人生语录 -  微语录 -  语录大全 -  造句大全 -  一边一边造句 -  即使也造句 -  只要就造句 -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  创业成功故事 -  创业资讯 -  写人的作文 -  优秀作文 -  小学生作文大全 -  好句子摘抄 -  句子赏析 -  优美句子摘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