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 

让人尴尬的口臭,小窍门来帮你

作者:佚名     时间:2015-08-19     浏览:978    


口臭,往往自己闻不到,而跟你说话的人却“遭殃”。这就很尴尬了。如何知道自己有没有口臭?很多人哈口气在手掌里闻口腔里吐出来的气味,其实,这样根本无法确知到底有没有口臭。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观察自己的舌头。口腔有味道的人,通常舌头颜色为白色或;舌头正常颜色是粉红色,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舌头颜色仍不会改变,除非饮食、物等原因,才会造成舌头颜色改变,出现口气。还有一种方法是用舌头舔一舔手臂,等到口水干了之后,再用鼻子闻气味,若有异味表示有口臭,最好做好口腔卫生,以免口臭影响人际关系。


口臭原因大盘点:


一、口腔疾病:患有龋齿、牙龈炎、牙周炎、口腔粘膜炎以及蛀牙、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人,其口腔内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厌氧菌,其分解产生出了硫化物,发出的味道,而产生口臭。


二、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都可能伴有口臭。近来,我们还发现,导致许多胃疾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其口臭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感染者,而根治幽门螺杆菌后,口臭症状明显减轻。原因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直接产生硫化物,引起口臭。


三、吸烟、饮酒、喝咖啡以及及经常吃葱、蒜、韭菜等辛辣食品,或嗜好臭豆腐、臭鸡蛋等具有臭味食物的人,也易发生口臭。


四、节食减肥,或因病不能进食,或老年人的唾液腺功能降低、妇女在期间出现内分泌紊乱而导致唾液分泌减少,有利于厌氧菌生长,因此发生口臭。


五、少女口臭:有些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女性,卵巢功能不全,性激素水平较低时,口腔组织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病菌从而产生口臭。


六、能使使唾液分泌减少的物,如某些镇静、降血压、阿托品类、利尿以及具有温补作用的中等。


七、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患者,以及一些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鼻窦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肺囊肿等,亦可能引发口臭。


八、长期的便秘,会因体内产生的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出,被吸收入血而引起口臭以及腹胀、食欲减退、易怒等自体中毒症状。


九、晚餐太“重”,吃得过饱或进食肉类、油腻食物比重过大或辛热性调料用量过大,浓香有余、清淡不足,晚餐距睡眠时间过短,睡觉时胃中还存留着过多食物等等。


十、心理压力过大,经常性的精神紧张导致身体副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反射性地出现消化腺,尤其是唾液腺分泌减少,导致口干,从而有利于厌氧菌生长,而产生口臭。


六个去除口臭的小窍门


一、保持口腔清洁干净


每天吃饭的食物的残渣是造成口臭的重要原因之一,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很重要。早晚刷牙之外,每餐饭后,尽量漱口来清除食物残渣也很重要,如果严重口臭,建议每餐刷牙清洁口腔。尽量保持口腔干净是解决口臭的前提条件。


二、养成喝茶的好习惯


喝茶是一个对于去除口臭非常好的非物方法。如果你口臭不是严重到非得要使用物的时候,多喝点茶是很有效果的,喝茶的时候,多品尝品尝,就是让茶水在口腔里多呆会,茶能很好的抑制口腔细菌的滋生,而且茶香会冲淡一部分口臭的气味。


三、少抽烟、嚼槟榔


抽烟、与嚼槟榔过多,也是形成口臭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特别现在湖南等地,槟榔和烟已经成为了很多人见面客气友好的象征了,因此适当的减少,或者戒掉槟榔和烟,对你的口臭去除很重要。


四、日常饮食注意清淡


清淡的饮食对预防和治疗口臭是很有帮助的,性太强的食物,如辛辣、油炸等食物,这些食物的残渣留在口腔,更加容易激发口臭的严重。同时,身体对性食物的代谢处理也会影响到口臭的治疗。另外,每次进来八分饱就差不多了。


五、去检查调节人体内分泌


俗话说,治标还得治本,人体内分泌的失调会引起人体很多生理机能的失调,主要内在的调理,找到其口臭的根本原因,去医院检查,听从医生的知道,合理锻炼与调节人体内分泌,提供人体免疫了,自然口臭就会根除了。


六、预防便秘


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包括苹果、胡萝卜和芹菜等。这些蔬菜和水果有助于分泌大量唾液。唾液不仅能湿润口腔,还能清除附着在牙齿上面或塞在牙缝中的食物残渣。食物残渣也是导致口臭的原因之一,所以去除口臭不妨吃些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

 
喜 欢

460

 
上一个:肠胃不适——“身体最常出现的病症”
下一个:锌对人体有哪些健康好处?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