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人群 > 老人健康 > 

冬季养生保健之吃火锅五大禁忌要记牢

作者:佚名     时间:2016-07-25     浏览:597    


秋季养生常识之一、一热当三鲜


表现:热腾腾的火锅中的美味一夹起来便直往嘴里送,烫得舌头发麻额头发汗大呼过瘾,并美其名曰:“一热当三鲜”


伤害: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一般只能耐受50℃的温度,太烫的食物,就会损伤黏膜,而火锅浓汤的温度可高达120℃,取出即吃的话,很易烫伤口腔、舌部、食道以及胃的黏膜。一些本来就有复发性口疮的人,吃了火锅后容易上火,其口疮发生机会因此又多出好几倍,或者原有的口腔黏膜炎症出现加重症状。如此反复,还会诱发食道癌变。最危险的是那些患有口腔黏膜白斑或扁平苔癣等癌前病变的人,火锅的高温和调料的,都会使这些病情加重。


建议:吃火锅千万不可心急,从火锅中取出的食物要量小,并等降温后入口为宜。应做到“宁舍三鲜,不要太烫”。


秋季养生常识之二、半生不熟最鲜美


表现:为追求鲜脆嫩滑的口感,食物在火锅里烫一下就吃。


伤害:这样的吃法除了造成消化不良外,潜藏于食物中的细菌、寄生虫卵会随食物吞入胃肠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据研究,三种严重的寄生虫病———旋毛虫、绦虫和囊虫都可能通过火锅传播。不洁的猪肉片和牛肉片里很可能含有这三类寄生虫。目前,虽不能肯定羊肉里是否含有旋毛虫、绦虫和囊虫,但曾有报道有人因吃涮羊肉而得了旋毛虫病的事件。如果得了寄生虫病,就会浑身乏力,肌肉酸痛,身体浮肿,有时候脚踏地面都会有刺痛的感觉。


建议:吃火锅的时候一定要将肉切薄、多烫,涮猪肉片、牛肉片时,一定要涮熟再吃。同时,还要看肉片上有无白色、米粒状物质,如有,则可能是囊虫卵。


吃火锅五大禁忌要记牢(2)


秋季养生常识之三、冷、热混吃求“中和”


表现:一口麻辣烫一口冰冻啤酒,这是许多人喜欢的火锅吃法,美其名曰“中和”。


伤害:忽冷忽热,对胃黏膜极为不利,极易造成胃肠疾病。


建议:吃火锅时应尽量避免喝冷饮。


秋季养生常识之四、让辣来得更猛烈些吧


表现:一提起火锅,又麻又辣又烫的口味总成了首选,因为那被辣得大汗淋淋的感觉实在太过瘾了。


伤害:麻辣火锅对胃肠的杀伤力不难想像。火锅的辛辣味道最先的是食道,接着迅速通过胃、小肠等,严重胃肠壁黏膜,引起胃酸和胀气,除了容易引发食道炎、胃炎外,腹泻也在所难免。有便秘或痔疮“前科”的办公室一族,吃火锅更要嘴下留情。否则,痔疮患者容易因四周经受括约肌过度充血而复发,便秘患者会因此更加“添堵”。


建议:尽管每个人对辣的耐受度不同,但是为肠胃着想,医生认为,又麻又辣的火锅还是少吃为妙;切不可一下子吃得太多,并要尽量把调料调至微辣,少喝火锅辣汤。另外,吃完火锅后要多喝些开水或浓茶,以稀释辣汁,减轻对肠胃的,这样胃肠都会舒服一些。一旦有什么不适,赶紧喝些清淡的饮品如稀米粥或牛奶保护肠胃壁。


秋季养生常识之五、火锅汤底营养好


表现:把涮完的火锅汤底当“营养汤”喝光。


伤害:火锅的汤大多采用猪、羊、牛油等高脂肪物质为底料,又多以辣椒、胡椒和花椒等为佐料,吃多了易导致高血脂、胆石症、十二指肠溃疡、口腔溃疡、牙龈炎、痔疮等疾病。另外,火锅汤久沸不止、久涮不换,其中的成分会发生一些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如:肉类、海鲜中所含卟啉物质多溶于汤中,汤中的高浓度卟啉,经肝脏代谢,会产生大量的硝酸,引起痛风,出现关节痛症状,严重时会损伤肾功能。


建议:对于一次吃不完剩下的涮料和底汤,应倒掉。如果是放在铜火锅中过夜,更不要吃,不但有害健康,还可能引起铜氧化物急性中毒。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向您介绍的秋季健康小常识了,希望大家重视秋季养生,牢记秋季养生常识之吃火锅的五大禁忌哦!

 
喜 欢

288

 
上一个:老人晚餐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下一个:老人的夏季养生小知识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