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南方立冬吃什么 1、南方立冬吃姜母鸭
姜母鸭这道美食起源于福建泉州,而后传至中国其它地区乃至海外,是福建一道汉族传统的名小吃。它既能气血双补,同时搭配的鸭肉有滋阴降火功效。美食中的膳滋而不腻,温而不燥,适合于秋季和冬季食用。立冬进补吃姜母鸭,有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疏肝润肺的功效
2、南方立冬羊肉炉
立冬进补的目的,就是要养护人体的阳气,使身体保持温暖,补充身体的阴血。羊肉炉符合了这样的进补原则,所以是立冬进补的好选择。
3、南方立冬清炖麻油鸡
麻油鸡是一道汉族风味名肴,属于川菜。是以鸡腿为主料,加入芝麻油烹制而成,成菜色泽红润、鸡肉酥软,令人食欲大增。麻油鸡肉质细嫩,滋味鲜美,并富有营养,有滋补养身的作用。
鸡肉含有对人体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类,是中国人膳食结构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来源之一。鸡肉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贫血、虚弱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祖国医学还认为,鸡肉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
立冬的习俗 1、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
2、祭祖祭天
旧时,立冬这天,人们还要举行祭祖祭天的活动。即便再忙的农要在家休息一天,杀鸡宰羊,准备时令佳品,一方面祭祀祖先,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一方面祭祀苍天,感谢上天恩赐的丰年,并祈求上天赐给来岁风调雨顺;而祭祀仪式后的酒食也可让辛苦一年的农人,好好犒赏一下自己。
3、补冬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在南方,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有的还会和中一起煮来增加补的功效,中为当归、川芎、芍、生地四味。
立冬的由来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和“立秋”一样,古人同样在这个季节用占卜的方法来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不无例外,古代也有到立冬这天,皇帝会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行"迎冬"之礼。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水为蜃"中的雉即指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