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和式太极拳的规矩与自然-王鹏云

作者:佚名     时间:2016-12-26     浏览:818    


一、什么是规矩与自然


规矩是做事的准则,是一种约束。和式太极拳又被称为“尺寸架”,尺寸就是规矩。和式太极拳在教学上的“捏架”就是对人体各骨节位置状态的有序摆放及认筋识穴,使身体处于顺遂自然的最佳状态。有时一个姿势捏架之后要站上半个时辰或更久。拳架动作规矩端正、熟练掌握之后,在系统的学习其技理。在技法上讲究以顺制逆、我顺人背、避实击虚、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技击效果。


和式太极拳在教学上还有“装东西”,尺寸架的规矩就是其“骨架”,是基础中的关键。拳架是意念的载体,通过盘架来强化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对拳架的感知,这种感知的积累形成下意识的本能反应,是技击的应用。如果把和式太极拳比喻成一棵大树的话,那么骨架就是其主干,技法就是其枝叶,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如果主干不明,枝叶再茂盛,没有主干为依托,也成不了气候。如身体乱晃、挺胸凸肚、翻臀塌腰等问题,技法懂得再多,也无法运用得体。由此可见,身法规矩是练好和式太极拳的基础。


自然是天然状态,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太极一词出自《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为产生万物的本源,是古代先哲观察宇宙万物自然变化法则所得出的一个哲学概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太极就是自然。太极混元一体,内生阴阳二气互抱,阳中有阴、阴中有阳,表示万物阴阳之间的运行消长与转化;继而阴阳二气产生五行,相生相克,以五行的关系来说明事物的相互依存与制约;然后用八卦作为《周易》的基础,用两两相对的卦象来显示阴阳的和谐平衡,体现了自然之道。


和式太极拳以五行结合拳势、结合人体,在练法上要求以外五行带内五行,后由内五行之气而达于外。五行为阴阳之质,阴阳为五行之气,气非质不应、质非气不生。和式太极拳由五行之气合而为一,以心行气、通乎全身,气到势随,行到气力至。即由外带内,周身顺遂圆转;由内达外,阴阳变幻莫测,充分体现了和式太极拳与自然之道的紧密结合。


和式太极拳的行功走架又称为“耍拳”。一个“耍”字,将孩童玩耍时的自然之态呈现在眼前。它的取法是根据老庄的自然之道,并依吐纳导引及经络学说,拳架练后天返先天,呼吸开合纯任自然,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气以直养,使精、气、神一元化。行拳走势柔活均匀、舒筋活络,以收劳而不及、摇而谷气消、血脉通畅、祛除疾病、养生延年的功效。体现了天人合一、顺乎自然的思想。


耍拳在技击中的应用是“柔中求刚”。它取法于自然之道、《易》学阴阳之理及以弱胜强、无为之为的道家哲理。极柔必至极刚是自然辨证的结果,如流水中的圆石,水滴石穿等。


二、规矩与自然地关系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字面上看,想要画一个标准圆,必须有规矩。进而延伸到一个国家,有了法律和道德来约束,这个社会可以正常自然运转。那么和式太极拳的规矩与自然是什么关系呢?前面讲到“规矩”是对身体各部位和运行轨迹的要求,“自然”是圆转无间、自然神行。如果把自然比作大海的话,那么规矩就是黄河水。因地势等因素,从巴颜喀拉山到东海,一条直线肯定是走不通的,因此它按照自己的规矩“顺地势、积水位、借天时”,九曲回环、有急有缓、迂回圆转,最终融入大海,因此可以说规矩是通往自然地道路,规矩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做到明规矩、守规矩,才能做到脱规矩,最终达到自然而合法度。


三、如何从规矩过渡到自然


首先要对和式太极拳有一个概观,即明规矩。先从理论入手,了解它的理论特色,由理论来指导拳架;其次跟随老师刻苦练习,每个动作都做到位,继而学习推手,由实践来验证理论,即守规矩。然后随着练习的时日渐长,对和式太极拳的了解不断加深,结合自己的体质,慢慢的脱规矩,形成自己的风格。最后慢慢的完善,达到自然而合法度的境界。那么如何做到明规矩、守规矩呢?


首先头部要求:头要正,下颏微微内收,竖颈立项,头顶百会穴似有一线轻轻上提,谓虚领顶劲,头脑冷静,处事有法度;口内牙齿咬合,舌尖轻抵上鄂,上下唇自然合拢,有利于舌底生津,即:练拳若得清泉水,延年益寿不老松;眼要敛神,平视前方,对敌时盯住对方双眼或双肩,余光照上下左右,眼光不可注视某一部位,亦不可左右乱看。


其次躯干要求:要含胸拔背,增加胸腔容积,肺容量增加,脊背上拔,使呼吸顺通深缓,气贴脊背,两肩略向内扣有利于含胸;腹要放松,横膈向下运动,有利于气沉丹田,使腹部获得充实圆满的感觉,要注意呼吸自然;腰要正直,中节明朗,下盘转换灵活,上下通畅,劲力自成一家。臀要垂、敛、裹,即肌肉向下松垂,在轻轻向前、向里收敛、裹臀使尾骨微微向前移,有向上拖住丹田之意;脊骨,当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正腰敛臀合而为用时,脊柱即正直,为反弓,是劲力的重要源泉;胯要松,胯是劲力上下、左右转换的重要关节,是分出虚实的关键。


最后是四肢:肩要沉微内扣,肘要内收下沉,即沉肩坠肘,膝要似直非直,直中有屈,脚要顺。


想要脱规矩,就必须在“合、顺、中、平、轻、柔、圆、活”这八个方面下功夫


初学者要在三直(头直、身直、小腿直)与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髋合,先练外三合再练内三合)的基础上,尽量把架子放大,步子拉开,身桩下底,关节放松,即柔筋掰骨阶段,松关节、柔经络,慢慢研习,化僵为柔,积柔成刚。


练拳时,动作不贪不欠,以中正为宜,不偏不倚,以正直为妙。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做到意念守中;心平气和,行拳时,两手之间、两脚之间、手脚之间、身手之间似有无形绳线牵拉、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协调配合;顺身、顺腿、顺手、顺脚、顺意,手顺身顺着去,腿去脚顺着去,顺脚时以后脚跟为轴,摆脚尖随势而动,形顺气自顺,气顺周身遂,形成身体各部位运动时阴不离阳、阳不离阴,此消彼长、和谐妙合的动态平衡。


此外,行拳走势以圆为宗,手划圆、身行圆、步走圆,内劲圆转,周身协调配合,肩肘、手、胯、膝、足、躯干都在做圆或弧形运动和滚动,形成大圈套小圈、小圈套大圈,浑身都是圈,如一颗大树上挂满无数圆环,随风摆动,环环皆转、如轴如轮;身法运转如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随风飘荡那么轻灵自然;灵活自如,活在意、活在步、活在节,身手灵敏、活泼自然、沾连粘随、急应缓随、毫无滞机。合适太极拳的这些综合运用,形成了内外合一,即“混元一漾而贯全身,虚感之物而寓灵动”、“挨到何处何处击,周身无处不太极”的特色。最后随着功夫的日益精进,达到自然而合法度。


此时要注重内外兼修,行拳前要心静体松、调气顺意,处于物我两忘的状态,心静全身自然放松、由松入柔、柔中求刚,姿势规范正确、着势清楚、三直六合、举手投足皆合法度,并结合自己体质的特点,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然后分清阴阳、明白拳理,不断探索,做到周身相随,清楚阴阳变换,一动皆动,不撇不停,走架时有种“腻滋滋”的感觉;周身配合,互为轮轴,轻灵圆活,表现出“滑入鱼、粘如胶、软如棉、硬如刚”的特点。


最后大小快慢、自然神行。拳架结合理论,达到轻灵圆活、中正松柔、阴阳相济、顺遂自然、内外合一,浑身皆圈而不见圈的高级状态。拳架大而舒展圆活,小而紧凑轻灵,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柔则虚灵莫测、刚则无坚不摧。拳意由舍己从人慢慢到从人由己,最后到随心所欲,自然神行。

 
喜 欢

450

 
上一个:太极拳对提高飞行员身体素质的积极作用-吴玉静 郭怀波
下一个:“凌空劲”之伪-刘义军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