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饮食 > 滋补调理 > 

元参怎么吃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3-30     浏览:929    

文章目录

一、元参怎么吃
二、元参
三、吃元参有什么好处
四、元参饮食宜忌


元参怎么吃


元参解毒饮


主治:瘟疫专表失里,内毒化火,阴津被灼,舌如镜面,光赤无苔,口干心烦,身体瘦弱,脉象细数,邪毒人心者。


来源:《慈航集》卷下。


组成:玄参30克麦冬24克生甘草6克花粉9克天冬15克冬瓜子9克竹叶100片灯心3克元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元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用法:水煎服。


元参清肺饮


主治:肺痈咳吐脓血,痰多黄稠腥秽,胸脯胀满,上气喘急,发热者。


来源:《外科正宗》卷二。


组成:玄参2.4克银柴胡陈皮桔梗茯苓地骨皮麦冬各3克薏苡仁6克人参甘草各1.5克槟榔0.9克


用法:用水300毫升,加生姜1片,煎至200毫升,人童便20毫升,食后服。


元参红枣汤


主治:元参是降血压剂,能除炎症。红枣能利尿镇咳。此汤可长期代茶饮用。


元参2钱、红枣20粒。将红枣洗净去核。连同元参一起放入镬内,用清水4杯,以慢火煎至2杯。熄火后搁置30分钟再饮用。


元参化毒饮


主治:发热恶寒,头痛发斑,咽痛口渴,烦躁面赤,或腮颊红肿。


来源:《慈航集》卷下。


组成:元参24克麦冬15克(去心)桔梗9克生甘草4.5克连翘4.5克(去心)升麻4.5克,荆芥穗4.5克白僵蚕9克(炒)


用法:水煎服。


元参升麻散


功效:升麻能入阳明,升阳而解毒;元参能入少阴,壮水以制火;甘草:甘平,能散能和,故上可利咽,而内可以散斑。;本方除元参,加犀角、射干、黄芩、人参,名阳毒升麻汤,治阳毒发斑,头项背痛,狂躁骂詈,咽肿吐血温服取汗。


主治:治发斑咽痛。


组成:元参、升麻、甘草。


归经:此足阳明少阴也。


元参



吃元参有什么好处


吃元参有什么好处


1、清热凉血:本品味咸性寒,能入血分而清热凉血。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常配生地、丹皮等同用,如营血汤。


2、养阴清热:本品质润多液,能养阴生津。用于热病伤津,常配麦冬、生地等同用,如增液汤。


3、泻火解毒:本品味兼苦而性寒,并有清热泻火的作用,泻火所以解毒(热毒)。用于温热病发斑,热毒盛之咽痛、目赤、耳肿等症。常配麦冬、生地、黄芩、连翘等同用,治疗咽喉肿痛和白喉有良效。


4、软坚散结:本品味咸能软坚,性寒能清热,以清热软坚而消散郁结之痰火。用治疗痰火结核、瘰疬等症,常配牡蛎,贝母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同用,如消瘰丸。


各家关于玄参论述


1、张元素:玄参,乃枢机之剂,管领诸气上下,肃清而不浊,风中多用之。故《活人书》玄参升麻汤,治汗下吐后毒不散,则知为肃清枢机之剂。以此论之,治空中氤氲之气,无根之火,以玄参为圣。


2、《纲目》:肾水,真阴失守,孤阳无根,发为火病,法宜壮水以制火,故玄参与地黄同功。其消瘰疬亦是散火,刘守真言结核是火病。


3、《本草正》:玄参,此物味苦而甘,苦能清火,甘能滋阴,以其味甘,故降性亦缓。《本草》言其惟入肾经,而不知其尤走肺脏,故能退无根浮游之火,散周身痰结热痈。


4、《品化义》:戴人谓肾本寒,虚则热。如纵欲耗精,真阴亏损,致虚火上炎,以玄参滋阴抑火。凡头疼、热毒、耳鸣、咽痛、喉风、瘰疬、伤寒阳毒、心下懊,皆无根浮游之火为患,此有清上澈下之功。凡治肾虚,大有分别,肾之经虚则寒而湿,宜温补之;肾之脏虚则热而燥,宜凉补之;独此凉润滋肾,功胜知、柏,特为肾脏君。


元参饮食宜忌


脾胃有湿及脾虚便溏者忌服。


1、《雷公炮炙论》:使用时勿令犯铜,饵之噎人喉,丧人目。


2、《本草经集注》:恶黄耆、干姜、大枣、山茱萸。反黎芦。


3、《本草经疏》:血少目昏,停饮寒热,支满,血虚腹痛,脾虚泄泻,并不宜服。


4、《医林纂要》:虚寒则忌。

 
喜 欢

512

 
上一个:沙参怎么吃
下一个:什么东西补脑最好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