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健康 > 养生误区 > 

秋季看一处 可知身体不足在哪里

作者:佚名     时间:2021-08-10     浏览:4152    


身体健康与否,平时我们平时只有通过自己是否生病判断,更多的人认为自己没有生病。其实,这样反而不利于发现疾病,和防病。而身体上的很多疾病和不正都可以通过肉眼看出来的。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同了解身体的不足在哪里,如何看出?


我们常说气血不足,那么气血不足又是什么意思了?只有明白了气血不足的含义,才能养好我们的身体。


一、何气血不足


秋季也是气血不足最容易出现的季节,俗话说“夏过无病三分虚”,所以秋季看不足很有必要。


气血不足,是中医中气虚和血虚的统称。


1.中医中的血


在《四圣心源-精华滋生》中记载“水谷入胃,脾阳磨化,渣滓下传,而为粪溺,精华上奉,而变气血。”食物进入人体之后经过消化和吸收,变成支持生命活动和代谢的主要原料,既中医中的津液。


津液由经络进入血脉中,就变成了血液的基本成分之一。


津液充盈则濡养和滑利血脉,使血液循环不息。此说法在《灵枢·痈疽》也有记载。


2.中医中的气


中医中人物人体的最基本的物质是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的的水谷之气、以及肺部吸收的空气组成。在《素问·五藏别论》记载“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人体的五脏泄了,就会造成器官的受损,出现一些了疾病、


中医学中认为气血具有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依存,达到滋养脏器组织和维持生命活动。


3.气血虚的危害


中医中气可推动血液的运行,血可以运作气,气虚则血少,血少则气虚。人体生病则容易造成气血双亏。


气血不足导致脏器功能减退,引起过早衰老。气虚,则脏腑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寒气入侵,出现畏冷、无力、发育迟缓等现象。


血虚,则脏器得不到滋养,从外表则在头发、皮肤、指甲、眼睛和精神方面体现出来。


二、气血不足从这里看


人体的气血相互依存,滋养身体,维持生命活力,气血不足最先伤及脏器,但脏器在体外也有反射对应去,或者说人体的脏器也主管着体表的健康情况。所以,人体虚不虚,可以从外表看出。


1.看头发


“发为血之余,血盛则发润,血亏则发枯”,说的就是头发和血的关系。而“肝藏血”、“肾其华在发”,这些都告诉我们头发和气血有着密切的关系。


头发生长缓慢、脱落、枯槁、脱落等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另外,肝藏血,肾中的精气也是组成气血的一部分。所以,肝肾不足也会导致气血不足,同样会出现上文中头发的现象。


所以,解决气血不足的办法不仅仅只有补气血一种,补肝肾也是一种方法。


2.看眼睛


俗话说“人老珠黄”,这说的“珠”指的是人的眼睛,尤其是眼白部分。


当眼睛出现混浊、发黄、血丝以及眼睛容易疲劳酸胀等都属于气虚不足的现象。


首先,肝主藏血,目为肝之窍,肝气通于目,肝气和条大,眼才能食物变色。同时,受血而能视。说明眼睛和肝脏、血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反应气血的一个信号。


其次,眼睛和肾、脾、肺等脏器都有关系。肾精充足,目视精明;肺朝百脉,主一身之气,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住于目。眼赖脾之精气供养。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


由此可见,眼睛是反应身体内脏情况以及血气是否充盈的关键器官。


3.看脸部皮肤


肺主皮毛,主一身之气。皮肤不好,出现粗糙、暗淡无光、泛黄、长斑等等,都和肺有关,肺气不足,则也是气虚


再有,脸色也是反应气血是否顺畅的一个重要信号。;脸部的颜色是气血通过经络上注于面部而表现出来的,所以脸色长斑、泛黄等和血虚。重要反应出具有藏血功能肝脏的题。


4.看牙齿


《温热论》指出“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牙齿的好坏直接反应出肾的情况。而肾主骨生髓,主纳气。肾为肝之母。


所以,但是牙齿出现松动,过早脱落等,对有可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结语:气血不足,虽不是病,但是却由疾病引起,也有可能引起疾病。所以,我们平常养生也要注重观察自己身体,减少疾病的发生。上文中讲到的可以反应身体不足的几个地方,你也可以对镜看一下,检查自己需不需要补气血。防病于未然!

 
喜 欢

276

 
上一个:牙疼怎么办 这处疼痛不已医生竟取出15条活虫
下一个:食疗养生常识 哪些食物不宜与猪肉同食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