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饮食 > 烹饪技巧 > 

海螺的做法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1-13     浏览:945    

文章目录

一、海螺的做法
二、如何挑选海螺
三、海螺哪些部位不能吃


海螺的做法


1、海螺的做法有酱爆海螺


海螺用刷子清洗净,将其浸泡在加少许香油或食盐的凉水里2小时左右,让其吐净肠里的泥沙;青红椒、葱、姜切丝备用;海螺放沸水中焯水,迅速捞起备用;锅里放油,待油温5成热时放入葱、姜炒爆香,然后放入自己喜欢的酱,酱炒出香味后下入海螺翻炒;翻炒过程中可以少淋些料酒,待海螺的盖开始张开时,加入糖、鸡精翻炒,出锅前放入青红椒即可。


2、海螺的做法有油爆海螺


净海螺肉250克;菜心25克,笋25克,葱姜蒜共5种,白油600(约耗40克),清汤40克,料酒10克,味精1克,精盐1.5克,醋5克,水淀粉20克。烹饪工艺,将海螺肉用醋和粗盐揉搓洗净,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片成薄片。把油菜心劈开切成寸断,笋切成片,葱切成小段,姜切小指甲片,蒜切片。将清汤、料酒、味精、精盐、水淀粉在小碗内对成汁。炒勺内放入油,用旺火烧至八成热时,将海螺肉放入一促,快速捞出。勺内留油少许,用葱姜蒜炝锅,加入配料和海螺肉,倒入对好的汁,快速颠翻出勺即成。风味特点,脆嫩鲜美,清淡鲜香。



3、海螺的做法有鸡丝海螺


海螺肉150克,鸡肉100克,罐头竹笋15克,水发木耳15克,水发蘑菇15克,油菜心15克,料酒10克,酱油10克,味精1.5克,鸡汤400毫升,胡椒面3克,精盐10克,大葱15克,辣椒油1克。将海螺肉由缺口处割开取肉,用刀拍一下,切成厚3厘米的片;罐头竹笋切成小片;蘑菇水发后,洗净,也切成小片;油菜心洗净,切片;水发木耳去蒂根,洗净泥沙,撕成小片。大葱、生姜、大蒜去皮,洗净,均切成碎末。再将海螺肉、竹笋、木耳、蘑菇和油菜片分别用开水氽一下,捞出,控水,盛入汤盆内,撒上胡椒面。把鸡汤倒入锅中,加上料酒、酱油、味精、盐、葱末、生姜末、大蒜末、汤烧开时,调好口味,撇支浮沫,冲入汤盆中,淋上辣椒油,即可。


如何挑选海螺


1、挑选海螺时可以看头是否伸出来


挑螺的时候,先挑有伸头出来,那都是活的,有伸头出来的,一挑它就缩进去了。


2、挑选海螺时可以拿两个螺对敲一下,听声音


在挑选海螺的时候我们可以拿两个螺对敲一下,听听声音,好的螺听起来的声音比较紧实,不好的螺听起来空空的,声音就不一样,有的一打开就是空的或者带泥巴的,就要挑掉。



3、挑选海螺时可以用篮子筛几下再闻一闻


闻一闻,同样用篮子筛几下再闻一闻,有臭的螺就能够明显闻出来。这招是饭店里常用的,不过也挺麻烦,但很放心,用于煮汤的螺可以用刀从螺缝处剥开,这样就可以看到贝壳肉是好还是不好的了。


海螺哪些部位不能吃


1、海螺头的部分不能吃


在海螺头的部分,一般有两个俗称海螺脑的东西,是两个小球球似的东西,在海螺肉里面,那个如果吃多了就会头晕而且恶心。海螺的脑神经分泌的物质会引起食物中毒。海螺引起的食物中毒潜伏期短(1~2小时),症状为恶心、呕吐、头晕,所以在烹制过程中要把海螺的头部去掉。还有海螺的尾部,也不能多吃,就是别支持海螺的尾部,那个部位吃多了也无益。


2、海螺肉上的绿紫色的青筋不能吃


需要注意的是,脉红螺和海螺都是食肉性贝类,所以食用的时候,香螺要去除肉上的绿紫色的青筋,脉红螺要去掉肉上白颜色的脑。去除的部位都是毒素聚集的部位,如果食用时不去除上述部位,容易引起头晕等不适症状。



3、海螺的内脏和性腺都不能吃


海螺的内脏和性腺都不能吃,如果吃多了,会让人感觉迷糊。海螺、蚬子、蚶子等贝类的内脏在味道上并没有特别的味道。常见的海鲜贝类虽然味美,但它们的内脏对于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很低。原则上,贝类的内脏不适合食用。



 
喜 欢

428

 
上一个:鸡翅的做法大全
下一个:烧茄子的做法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