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结核的症状 脊椎结核症状
除具有一般症状外,尚有以下特点:
(1)早期有贫血,
体重减轻,容易疲乏,背(腰)部疼痛及放散痛,疼痛主要在脊椎病变部位,发病初期不重,随病变发展而加剧,休息后可减轻或暂时消失;不同部位的病变还可引起各种转移痛。承重、行走和脊柱活动时疼痛加剧。
(2)肌肉痉挛及运动障碍。
肌肉痉挛,脊柱活动受限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作用。儿童因熟睡后肌肉松弛,腰部稍动即引起疼痛,出现“夜啼”。颈椎结核患者常用两手托住头部,腰椎结核患者腰部僵直如板,拾物时不敢弯腰而屈髋、膝(拾物试验阳性),防腰背活动疼痛。
(3)晚期常有背部畸形和寒性脓肿,
脓肿穿破后发生合并感染和窦道。
(4)截瘫。
未经适当治疗的病人,晚期有脊髓受压,出现部分或完全截瘫,为危害病人的严重合并症。
以上小编为您整理了脊椎结核的症状相关知识,下面继续为您讲解脊椎结核并发症,脊椎结核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相关知识?
脊椎结核的并发症 脊椎结核并发症
(一)脊柱结核截瘫前的前兆:
1、感觉障碍:
如患者诉说有从后背向前胸或是腹部的束带样紧缩感,或是有蚁爬、麻木、冷人异常的感觉。
2.运动障碍:
自觉行走笨拙,挪脚步时不听使唤,双下肢发僵,发硬、颤抖、或发软无力、易于跌倒等。
3.括约肌功能障碍:
主要是和直肠括约肌的障碍,表现为无力、失禁等。
4.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如表现为病变椎体下的皮肤干燥、无汗、皮肤温度低,用手触摸正常椎体或是病变椎所支配的神经上下、左右的范围有热冷分明的感觉。
(二)脊椎结椎合并截瘫的约有10-20%,
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主要措施为脊柱结核活动期坚持不负重,坚持卧床和抗痨药物治疗等。如已发生截瘫,应早期积极治疗,大多可以取得良好的恢复。如失去时机,后果是严重的。如已有部分瘫痪,一般多先行非手术治疗,按截瘫护理,绝对卧床,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改善全身情况,争取最好的恢复;如1~2月后不见恢复,应尽早手术解除张力,如截瘫发展很快,甚至完全截瘫,应尽快手术,不宜等待。在颈椎结核合并截瘫,或有寒性脓肿,应早行手术,可在颈部前侧作切口,在胸锁乳突肌前侧与颈总动脉颈内静脉之间(或在颈动脉鞘之前)进入,显露和清除病灶,必要时一次处理两侧。在胸椎手术多采用肋骨横突切除病灶清除术,或行椎前外侧前灶清除减压术,待截瘫恢复,一般情况好转后,再作脊椎融合术,使脊椎稳定。
其次结核杆菌流注或传播到其他部位引起的其他部位结核杆菌感染发病,如结核性胸膜炎、脓胸、结核性脑膜炎等等也是其常见并发症。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脊椎结核症状,脊椎结核并发症相关知识,更多其他疾病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框输入你想要了解的疾病,如:“脊椎结核”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