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病症 > 检查 >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鉴别】新生儿先天性膈疝一般做什么检查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8-26     浏览:210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鉴别


常见检查:平片、内镜检查、食管24hpH监测、MRI、CT检查


一、鉴别


特别要提到是先天性膈膨升,其是因膈的肌层及胶原纤维层缺如所致,膈成为腹膜组成的半透明的菲薄的膜,临床表现也可出现呼吸困难,有时在X线胸腹部直立位平片上难以与膈疝相鉴别。


膈疝与膈疝区别:膈膨升膈肌完整,外缘光滑,而膈疝隆凸的圆顶边缘不光整;一般伴有间接征象如少量胸腔积液,常有临床症状;在X光透视下嘱病人做深呼吸,如果有矛盾运动则考虑是膈膨升,必要时人工气腹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时还需要与先天性肺囊泡病、先天性心脏病、胸腔积水和肺部炎症等相区别。


以上小编为您整理了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鉴别、种类分类辨别知识,下面继续为您讲解新生儿先天性膈疝一般做什么检查相关知识?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一般做什么检查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检查


1.X线检查


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钡餐透视或钡灌肠检查,不但能明确诊断,还能辨明疝入胸腔内的脏器种类。单纯摄片可见心膈区顶部有圆形或椭圆形影,侧位像心前区胸骨后有充气或液面性影。


胸腹裂孔疝X线影像有以下特点:


(1)膈肌横形边缘的影像不清、中断或消失。


(2)患侧肺萎陷,纵隔向健侧移位。


(3)胸腔内含有液气面或积气肠管蜂窝状影像,而且这种影像胸腹腔相连续。


对于食管裂孔疝X线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方法,它可以全面了解胃的位置、形状、食管裂孔大小及胃蠕动改变等。


2.内镜


对诊断食管裂孔疝病理改变及胃食管反流的轻重十分重要,还对本病的进一步治疗及疗效判断提供客观指标。


能观察食管内潴留情况; 胃黏膜疝入食管腔的多少;贲门口的松弛程度,食管黏膜与胃黏膜的交界线上移至食管裂孔的距离,主要还是可直接观察食管黏膜外观状态,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狭窄等。非常有利于诊断。


3.食管pH 24h动态监测


这对术式的选择及预后判断十分重要。


A.采用食管下端、胃窦、胃底三支pH微电极进行同步监测,以确定是否存在十二指肠、胃反流即碱性反流。


B.还可采用小儿 pH微电极便携记录仪,对食管下端pH值适时监测,并记录,标记进食、睡眠、、呕吐的起止时间,然后将监测结果通过计算机及软件进行分析。


4.99mTc核素扫描


可根据扫描影像特点确定食管裂孔疝的类型。


5.MRI检查


MRI冠状面可清晰地见到疝环的边缘及疝入胸腔内肠管影像。而横断面疝环呈三角形,内有断面的肠管蜂窝状影;这与CT检查有相同之处,对本病诊断亦有帮助。


6.B超


能发现积液的肠段有时可见黏膜皱襞;胸腔内有扩张的肠管和频繁的蠕动,伴有液体无回声及气体点状回声的游动影。


7.食管压力测定


采用生理测压仪,进行食管下端和胃内压力测定,可观测食管下端高压区长度、压力及胃内压力情况,以及二者压力差的变化。


8.应做血气分析检查


PaCO2升高,可高达8~19kPa(60~142mmHg);PaO2明显下降,达5~10.4kPa(38~78mmHg);血液pH值可达6.85~7.11。以判断出现呼吸性酸中毒,亦或出现代谢性或混合性酸中毒。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绿叶鸟健康小编为您整理的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鉴别,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种类分类辨别,新生儿先天性膈疝一般做什么检查项目等知识,更多其他疾病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框输入你想要了解的疾病,如:“新生儿先天性膈疝”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到您。

 
喜 欢

83

 
上一个:【华支睾吸虫病的鉴别】华支睾吸虫病一般做什么检查
下一个:【小儿后尿道瓣膜的鉴别】小儿后尿道瓣膜一般做什么检查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