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脚后跟疼什么穴位 1、脚后跟疼什么穴位
1.1、拇指按揉承山穴50次,以感觉酸胀为宜。承山穴是祛除人体湿气的最佳穴位。此穴不仅可以通过振奋经的阳气,将体内湿气排出,还可以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快速缓解肿胀、麻木、疼痛等足跟痛症状。
1.2、拇指按揉涌泉穴3~5分钟,以足心发热为宜。此穴可改善局部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促进血液、淋巴液在体内的循环,调整人体的代谢过程,具有持续而强有力的镇痛利尿作用,有效治疗足跟痛。
1.3、拇指指腹按揉昆仑穴1~3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昆仑穴位于脚跟处,古文献有记载:“踝跟骨痛灸昆仑。”即此穴是治疗脚踝、脚跟部位疼痛的的特效穴位。
2、脚后跟疼怎么办
2.1、适当活动:慢跑、散步、骑车等,保持足跟部关节、韧带良好的弹性和韧性。
2.2、减少运动:以足为主的剧烈运动,如跑、跳等是诱发足跟痛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减少剧烈运动。不经常运动者,进行较剧烈的活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
2.3、禁烟戒酒:酗酒可造成胃肠道黏膜的损伤,影响胃肠对钙、磷及维生素D的吸收,同时酗酒还对肾脏产生损害,使肾脏对钙、磷的重吸收下降,排出增加。
2.4、常饮奶、荼:喝牛奶可以补充人体内钙的不足,从而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茶中含有丰富的氟元素,有利于钙、磷的沉积,保持骨骼稳定。饮茶、喝牛奶是世界医学专家及营养学家所公认的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好方法。
2.5、莫饮咖啡:咖啡中含有大量的,可促进钙从尿中排泄。尿钙排泄增加,可使血钙浓度下降,从而引起骨质疏松,产生骨刺。
3、足跟痛吃什么缓解
3.1、补充维生素B6,可帮助钙质吸收和预防骨刺的形成。
3.2、补充维生素C。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的应急能力。
3.3、多食含钙的食物。
3.4、多食含镁的食物,如蔬菜、谷类、肉类、豆类及豆制品。
3.5、避免食用酒精、咖啡、糖类食品,防止机体恢复过程中发生的障碍,保护体内矿物质的平衡。
足跟痛有何原因 1、跖筋膜炎导致
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在侧位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后者常被认为是足跟痛的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足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不一定都有足跟痛。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垫高足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缓解跖筋膜的张力,都可使症状减轻。
2、跟垫痛导致
常发生在老年人,跟垫是跟骨下方由纤维组织为间隔,以脂肪组织及弹力纤维形成的弹性衬垫;青年时期,跟垫弹力强,可以吸收振荡。老年时,跟垫弹力下降,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足跟痛。跟垫痛与跖筋膜炎不同,在整个足跟下方都有压痛。治疗方法为使用海绵跟垫或局部物注射。
怎样预防足跟痛 1、尽量避免跑跳等动作。青少年时期也是足跟痛的高发时期,这主要是由于长期跑跳会引起跟骨外伤,进而导致足跟痛产生,所以,建议青少年尽量避免跑跳等动作。
2、注意长时间休息。老年是足跟痛的高发人群之一,多由于劳损、跖腱膜炎等诱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多多注意休息,易防止足跟痛的产生或加重。
3、在鞋跟处垫一软垫。在日常生活中尽量穿软底鞋,并在鞋跟处垫一软垫,这样可以使身体的重心向前移,以减轻体重对足部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