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腰部;眼,犹言关键、要点。腰部脊柱与髂后上棘构成的凹陷处为腰部的薄弱点,俗称腰眼,穴在其上,故名。腰眼穴Yāoyǎn 又名鬼眼穴,腰眼穴为经外奇穴,穴位出自《医说》。
腰眼穴位置,腰眼穴在哪里
标准取穴:腰眼穴在腰部,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平时久坐,常觉腰部酸胀处即是。
经验取穴:患者俯卧位,先取与髂嵴相平的腰阳关穴,在与腰阳关穴相平左右各旁开3.5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腰眼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和骶棘。分布有第三、四、五腰神经后支。在背阔肌、髂肋肌中;有第二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外侧支,第一腰神经外侧支。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一般直刺1.0~1.5寸,直刺0.5~1寸,针向脊柱方向斜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或沿肋间传至前,腰眼穴深部是胸膜和肺脏,故时不可直刺过深
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腰眼穴的功效与作用:
可以强腰健肾。主治病症:虚弱羸瘦,肺结核,腰痛,腹痛,妇科病,消渴,尿频,遗尿。
主治疾病:
腰眼穴主治腰痛,腰肌劳损,腰部软组织扭挫伤,腹痛,小腹痛,胸胁痛,呕吐,,带下,尿频,遗尿,消渴,喉干,痨瘵,肾下垂,炎等。
腰眼穴主治腰痛、、带下
腰眼穴主治痨瘵、腰痛、小腹痛,以及肾下垂、炎、腰肌劳损、腰部软组织扭挫伤等
腰眼穴主治劳瘵,腰痛等
脾胃病:胃痛,腹痛,呕吐
其他病:胸胁痛,消渴,喉干
搓腰眼的作用
腰眼位于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的凹陷处。中医认为,腰眼居“带脉”,是肾脏所在部位。肾喜温恶寒,常腰眼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中医认为,用掌搓腰眼和尾闾,不仅可以疏通带脉和强壮腰脊,而且还能起到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时,两手对搓发热,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位(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搓完后两手轻握拳,用拳眼或拳背旋转腰眼处,每次5分钟左右。
治疗腰酸腰痛,有一个方法很管用,就是——揉腰眼。
中医认为,用掌搓腰眼,不仅可疏通带脉和强壮腰脊,而且还能起到聪耳明目、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中年人经常搓腰眼,到了老年可保持腰背挺直,还能防治风寒引起的腰痛症。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腰部既可使局部皮肤里丰富的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又可神经末梢,对神经系统的温和,有利于病损组织的修复,提高腰肌的耐力。
所以,腰部对慢性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可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对于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病也有一定疗效。
腰眼穴的作用
中医认为,用掌搓腰眼,不仅可疏通带脉和强壮腰脊,而且还能起到聪耳明目、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中年人经常搓腰眼,到了老年可保持腰背挺直,还能防治风寒引起的腰痛症。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腰部既可使局部皮肤里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又可神经末梢,对神经系统的温和,有利于病损组织的修复,提高腰肌的耐力。
所以,腰部对慢性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可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对于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病也有一定疗效。
腰眼穴方法
自我时,先找第4腰椎棘突这个水平线。它的找法是,当我们双手叉腰的时候,从后面能摸到腰间的骨头,此为解剖学中的髂嵴,髂嵴正好与人体的第4腰椎棘突相平。
然后,从正中线开始量出一个手掌再多一点的距离,便是腰眼穴所在。
1.揉腰:两手握拳,用拇指掌指关节紧按腰眼,作旋转用力按揉30~50次,以腰酸胀为宜;
2.擦腰,两手掌根紧按腰部,用力上下擦动,动作要快速有力,发热为止;
3.点揉:双手后背,以中指指腹着力,点按在脊柱的棘突,其余手指着力于中指上下,以辅助点揉发力。双手要尽量后背、上够,凡是手能够及的棘突和棘突下凹陷中的穴位,均应逐一点揉,直至阳关穴下(即第五腰椎棘突),反复30次左右;
4.捏拿腰部肌肉,用双手拇指和食指同时捏拿脊柱两侧的骶棘肌。从上向下分别捏拿、提放腰部肌肉,直至骶部。如此自上而下捏拿4次;
5.抖动腰部肌肉:两手掌根部按压腰部,快速上下抖动15-20次;
6. 叩击腰骶部:双手握空拳,以拳眼用力,有节奏地交替叩击腰骶部,注意由腕部发力,力度轻一点,从上至下,反复叩击15-30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