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养生 > 偏方方剂 > 

退烧偏方

作者:佚名     时间:2016-11-09     浏览:516    

文章目录

一、退烧偏方
二、 治疗退烧的食物
三、治疗退烧不能吃什么


退烧偏方


1、温湿敷达到退烧的效果


将毛巾浸入热水中,水温以不烫手为度,浸湿之后,不断擦洗发烧患者的额头、胸、背、四肢,擦完后再将湿毛巾敷于患者的,要经常换水,保持温度,以免水太凉造成患者发冷,这样温湿敷可以使皮肤血管扩张,利用体温蒸发水,把大量的热带走而降温,达到退烧的效果。



2、玉米芯汁清热退烧


玉米芯汁液有清热、利尿、退热的作用,在高烧不退时可以做为食疗服用。用新鲜玉米芯150克,然后加水适量清水煎煮三次,过滤后取汁,每天3次,每次服用50毫升,服用2-3天即可退烧。


3、温酒精浴治疗发烧


温酒精浴可高烧患者的皮肤血管扩张,有利于散热,使体温下降,也是退烧偏方之一,具体做法:用 75%-95%的酒精,也可以用白酒,然后加上温水稀释成30%的酒精,用小毛巾浸透之后擦拭患者的颈部、、腋下、四肢、手脚心,擦洗20分钟左右,擦完后注意保暖,不要让风直接吹到身上,以免着凉。


4、多喝水降温退烧


发烧期间最重要的就是要多喝水,因为发烧时,人体容易缺水,多喝水有助于降温,还有利于排泄体内的病毒。注意不要喝冷水,喝白开水最好。


5、大椎穴降温退烧


发烧患者大椎穴是简单快速的降温疗法,大椎位置:将头往前倾, 颈部与背部交界附近可摸到一凸出的最高点,此为第七颈椎,大椎就位在此处下方的凹陷处。大椎穴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做大椎穴时,再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效果显着。


治疗退烧的食物


1、吃大葱治感冒退烧


也许很多男人不喜欢吃大葱,可是这是可以治疗感冒的。生吃大葱时,可将油烧热浇在切细的葱丝上,再与豆腐等凉拌吃,不仅可口,而且可以预防感冒。



2、可乐煮姜汤退烧


其实就是用家里的鲜姜去实现,也就是将生姜去皮切碎,放入一大瓶可口可乐中,用铝锅煮开,稍凉后趁热喝下,防治流感效果良好。


3、自助餐预防感冒


其实对于感冒这个是不能制服的,但是会有一个缓解症状和预防感冒的作用的,因此,在这个时节,大家可以多吃自助餐。



4、蒜泥治流感发烧


也就是将蒜泥均匀的搅拌,然后用开水进行服用,每一次一汤匙,每天4至6次,对治疗流感有佳效。


5、有助退烧的花草茶


在发烧时,也可以试试一些草茶,例如具有杀菌、消炎、发汗作用的百里香、洋甘菊等中草。用它们来泡热茶喝,趁热喝下去,对于退烧散热有很好的功效。


治疗退烧不能吃什么


1、治疗退烧忌多吃鸡蛋


鸡蛋是很有营养的,宝妈们可以用鸡蛋清来预防淡化妊娠纹。而宝宝添加辅食必添的一项就是蛋黄,鸡蛋能够提供宝宝成长的热量和各种矿物元素,也能够提高宝宝的免疫力。但鸡蛋所含有的卵蛋白和卵球蛋白,是一种完全蛋白质,99.7%能被人体吸收。进食鸡蛋后会产生一定的额外热量,使机体热量增高,进而加剧宝宝身体发热。所以不建议宝宝食用鸡蛋。鉴于这一点,其他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鱼等,也会额外增加身体的热量,应尽量少吃。


2、治疗退烧忌多食蜂蜜


发烧期的时候应该要以清热为主,不合适滋补的食物。蜂蜜是益气补中的补品,如果多服用蜂蜜,会使患者内热得不到很好的清理、消除,还容易并发其他病症。


3、治疗退烧忌多喝冷饮


在发烧的时候尽量不要喝冷饮,因为有些发烧是由于肠胃不好引起的,所以冷饮会肠胃,让发烧更加的严重。


4、治疗退烧忌多喝茶


喝浓茶会使大脑保持兴奋的状态,且使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进而使患者体温升高、烦躁不安。同时,茶叶水会影响物的分解、吸收,降低物的疗效。


5、治疗退烧忌多食辛辣


对于生活中的生姜,大蒜,辣椒之类的辛辣食物都不要吃,因为这些食物都不利于退烧。会加重病情。

 
喜 欢

232

 
上一个:生发偏方
下一个:慢性咽炎偏方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