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西方万圣节的由来 1、万圣节简介
万圣夜英文称之“Halloween”,为“All Hallow Eve”的缩写,是指万圣节(All Hallows Day)的前夜,类似于圣诞夜被称为“Christmas Eve”。“Hallow”来源于中古英语halwen,与holy词源很接近,在苏格兰和加拿大的某些区域,万圣节仍然被称为“All Hallow Mas”,意思是在纪念所有的圣人(Hallow)那一天,要举行的弥撒仪式(Mass)。
2、万圣节的由来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HALLOW” 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 (CELTS) 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传说那时凯尔特人部落还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杀死用以祭奠死人的习俗。
3、万圣节的活动
这天夜里是一年中最“闹鬼”的时候,各种妖魔鬼怪、海盗、外星来客和巫婆们纷纷出动。万圣节前夕,孩子们会提着南瓜灯,穿着各式各样的稀奇古怪的服装,挨家挨户地去索要糖果,不停地说:“trick or treat.”要是你不肯给糖果的话,孩子们就会很生气,用各种方法去惩罚你,直到你肯给他们糖果为止。
万圣节吃什么 1、万圣节吃南瓜派
南瓜派,是万圣夜的节庆食品,特别是在。南瓜派是南方的深秋到初冬的传统家常点心,平常就有在吃,特别在万圣夜的前后,成为一种应景的食物。
2、万圣节吃太妃糖苹果
太妃糖苹果是英国万圣节时的一种传统食品,明治维新期间传至,在漫画中也多有呈现,因此也经常被误认为是日式食物,在漫迷中被称为“苹果糖”。太妃糖苹果原本是万圣节之夜大人因循“不给糖就捣蛋”习俗送给孩童的礼物,但后来发生多起有人在苹果中加入刀片造成伤害的事件,致使送苹果的习俗渐渐消失。传统的太妃糖苹果是由太妃糖作为涂层,的原料已经日趋多元化,最常见的有果仁、巧克力豆、奶油焦糖、果脯等。
3、万圣节吃烘南瓜子
可能这是在西方传统万圣节中,唯一不甜的零食。咸咸的口感,略带坚果的味道,西方人常喜欢用Millbrook牌杜佳(Tocai Friulano)葡萄酒来搭配饮用。这种葡萄酒常带有热带水果的香气,充盈在鼻尖,但当它进入口中,香气又会变化成桃子、杏仁的味道。
万圣节的习俗 1、万圣节的习俗:群鬼
在10月31日万圣节前夕这天,的大街上到处可见精彩的现场表演、戏台上演的幻觉魔术、逼真的游尸和鬼魂,及各种恐怖的放映。到了晚上,便赶紧将蜘蛛丝架起来,再帮负责吓人的演员上妆。鬼屋的内容,则大多与主题有关,如:神鬼传奇、星际传奇、鬼故事。这些场景的布置、化妆技术和戏服,有如真的情境,一不留神,肯定令人惊声尖叫。
2、万圣节习俗:人鬼嘉年华会
纽约市也特别在万圣节晚上举行巡游,让一群吸血鬼,僵尸,巫婆,科学怪人等齐齐现身,还欢迎市民到场参观,到会者不限年龄、性别,不分阶级、国籍,即使你是胆小鬼,也可加入他们的行列,来个热热闹闹的人鬼嘉年华会。其实这些鬼怪都是人扮的,所以并不可怕,相反有些小鬼脸更非常可爱,令人置身其中,就如参加大型化装舞会一样。
3、万圣节习俗:“咬苹果”游戏
万圣节的另一个习俗是最为流行的“咬苹果”游戏。游戏时,人们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里,然后让参与者在不用手的条件下用嘴去咬苹果,谁先咬到,谁就是优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