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炎是什么?
细菌性炎(BV)为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正常内以产生过氧化氢的乳杆菌占优势,当患上细菌时,内能产生过氧化氢的乳杆菌减少,导致其他微生物大量繁殖,主要有加德纳菌、厌氧菌以及人型支原体,其中以厌氧菌居多,厌氧菌数量可增加100-1000倍。促使菌群发生变化的原因仍不清楚,推测可能与频繁、多个或灌洗使碱化有关。
细菌除导致炎症外,还可引起其他不良结局,如妊娠期细菌可导致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早产;非孕妇女可引起内膜炎、盆腔炎、切除术后断端感染。
细菌性炎是什么
10%-40%患者无临床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尤其后加重,可伴有轻度瘙痒或烧灼感,分泌物呈鱼腥臭味是由于厌氧菌繁殖的同时可产生胺类物质所致。检查见黏膜无充血的炎症表现,分泌物特点为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常黏附于壁,但黏度很低,容易将分泌物从壁拭去。
细菌性炎的诊断
主要采用Amsel临床诊断标准,下列四项中若有三项结果呈阳性,即可临床诊断为细菌。
1、分泌物:均质、稀雹白色分泌物,常黏附于壁。
2、线索细胞阳性:取少许分泌物于玻片上,加1滴0.9%氯化钠溶液混合,高倍显微镜下寻找线索细胞。线索细胞即脱落的表层细胞,于细胞边缘贴附颗粒状物即各种厌氧菌,尤其是加德纳菌,细胞边缘不清。细菌时线索细胞需大于20%。
3、酸碱性:分泌物pH>4.5。
4、胺臭味试验阳性:取分泌物少许放在玻片上,加入10%氢氧化钾溶液1-2滴,产生烂鱼肉样腥臭气味,系因胺遇碱释放氨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