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饮食 > 健康饮食 > 

吃的太饱容易撑出身体疾病 想要做到七八分饱坚持细嚼慢咽

作者:佚名     时间:2021-08-05     浏览:2255    


我们都遵循着,每天一日三餐一顿也不能少,但是,如果一顿吃的过多,那也是对身体有很大危害的,三餐饮食要均衡,不能暴饮暴食,一餐吃过多就是暴食,那就会伤害身体。我们都知道吃太饱不好,但是具体有哪些危害,却局限在了肥胖和肠胃上,其实,吃太饱的危害很多,我们提倡,每餐吃七八分饱正好。下面跟随百红鸟健康网了解一下吧!


吃的太饱“撑”出10种病 坚持七八分饱可以这样做


吃的太饱“撑”出10种病


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说:“远古时代,胃除了消化外,还发挥着储备的功能,吃饱一顿饿三天也没问题;而现在人们天天有的吃、顿顿吃得好,如果一个人的胃每天能容纳1斤的食物,只需填充一半,就足够其一天所需了。否则,只会让机体超负荷运转,造成一系列健康问题。”


1.肥胖:现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起来更加困难,多余的“营养物质”堆积在体内,其后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贵病。“无数科学研究证实,肥胖会带来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胆囊炎等,再加上由此带来的并发症,可能达到上百种,非常可怕。”洪昭光说。


2.胃病:吃得过饱所带来的直接危害就是胃肠道负担加重,消化不良。此外,人体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较短,每2-3天就应修复一次。如果上顿还未消化,下顿又填满胃部,胃始终处于饱胀状态,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复的机会,胃大量分泌胃液,会胃黏膜,屏障,产生胃部炎症出现消化不良症状,长期以往,还可能发生胃糜烂、胃溃疡等疾病。


3.肠道疾病:中国科学家发现,脂肪堵塞在肠道里,会造成肠阻塞,大便黑色、带血。


吃的太饱“撑”出10种病 坚持七八分饱可以这样做


4.疲劳:吃得过饱,会引起大脑反应迟钝,加速大脑的衰老。人们在吃饱后,身上的血液都跑到肠胃系统去“工作”了,容易让人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昏昏欲睡。


5.癌症:科学家指出,吃得太饱会造成抑制细胞癌化因子的活动能力降低,增加患癌几率。


6.老年痴呆:有关专家还发现,大约有30%-40%的老年痴呆病人,在青壮年时期都有长期饱食的习惯。


7.骨质疏松:长期饱食易使骨骼过分脱钙,患骨质疏松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8.肾病:饮食过量会伤害人的泌尿系统,因为过多的非蛋白氮要从肾脏排出,势必加重肾脏的负担。


9.急性胰腺炎:晚餐吃得过好过饱,加之饮酒过多,很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


10.神经衰弱:晚餐过饱,鼓胀的胃肠会对周围器官造成,使兴奋的“波浪”扩散到大脑皮质其他部位,诱发神经衰弱。


吃的太饱“撑”出10种病 坚持七八分饱可以这样做


七八分饱是什么感觉?


说到七八分饱,很多人肯定没什么概念,也不知怎么判定。下面这则数据就告诉你到底啥是七八分饱。


六分饱:有点饱了,感觉还可以再吃一点


七八分饱:吃饱了,感觉可吃可不吃


八分饱:有点多,胃感觉满满的


吃撑了:再也吃不下任何东西了


吃的太饱“撑”出10种病 坚持七八分饱可以这样做


坚持七八分饱,可以这样做:


1、饭前喝汤,有助于减少食欲,因为汤到胃里后,食欲中枢兴奋性会下降,饭量就会自动减少三分之一,使饱腹感提前出现。


2、细嚼慢咽,即吃饭一定要慢。胃向大脑传达饱胀需要二三十分钟时间,因此,吃得慢些意味着大脑意识到吃饱时,你所摄入的食物将比平时少。


3、应该离桌时马上离开桌。有的人吃得差不多了,坐在那里还不走,看着桌子上的好东西控制不住就又吃了,这样肯定就会多了。


4、不要怕剩菜剩饭浪费。有的人已经吃七八分饱了,可看到那么好的饭菜剩下太浪费了,就又拿起筷子想把它打扫干净。岂不知,这一打扫肯定就吃得太饱了。


5、多选择含纤维和水分较多的食物。蔬菜、水果、全谷食物和汤,这些食物可让人填饱肚子,因为它们占用了更多的胃部空间。避免食用大量低纤维干食,如椒盐卷饼或饼干,这些食物容易吃得过多,而你却不会感觉到饱。


每餐控制好自己,不要暴饮暴食,吃太饱哦。

 
喜 欢

120

 
上一个:五大饮食原则帮助你提神 能提神的七种食物
下一个:合理饮食可延缓皮肤衰老 对身体和皮肤健康有益的汤品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