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对眼怎么办 1、对眼可考虑手术治疗
对于无症状的隐斜视,因儿童的融合和辐辏能力较强可不作任何治疗,但有的隐斜患儿近距离视物后有眼胀、眼眶酸痛、头痛等视疲劳症状,可适当治疗。内隐斜要散瞳、验光,远视者配合适,外隐斜可作辐辏训练以加强双眼内转肌的力量克服外隐斜,若效果不佳,还可配戴三棱,对看近大于10°(20Δ)的外隐斜,可考虑手术治疗。
2、对眼可以根据不同斜视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共同性斜视中先天性内斜视虽与眼的调节无关,但对双眼单视功能发育影响很大,最好的治疗是在2岁视功能发育初期做手术矫正。2~3岁以后发生的内斜多与远视眼引起的调节辐辏过度有关,这种斜视要充分散瞳后验光,有远视者配足量,坚持戴镜3~6月使斜视矫正或部分矫正后,再对于残存的内斜手术治疗。戴镜后内斜无改变的,只有手术治疗。斜视完全矫正的继续戴镜,若远视度数很高,也可通过手术矫正斜视而降低戴镜度数。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治疗原则
治疗是首先通过配戴全部矫正其调节部分的远视。北京儿童医院眼科樊云葳
如仍有弱视,应做各种弱视治疗。
如弱视已经治愈,应手术矫正其残余的内斜视(非调节部分的斜视)。
手术前应测量看远及看近的斜度,手术量是综合参考戴后的残余斜视度施行手术矫正。
手术后重新为孩子验光, 并测量斜视度,根据斜视度重新调整远视的度数。
定期门诊观察斜视度、远视度数,经常调整的度数,达到戴后正位的目的。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对眼 1、斜视
单眼注视一个目标时,另一只眼注视其他地方。
斜视分为
间歇性斜视:注意力不集中 疲劳状态下出现或变化的情况称为间歇性斜视。
恒定性斜视:固定不变的情况为恒定性斜视。
1.1、生理性斜视(学术称:内眦赘皮/假性内斜视)进行观察处理。
1.2、先天性内斜 早发现早治疗。
先天性内斜发生在出生后几天或者几个月内,以防延误就诊,家长发现对眼趋势时,建议及早就诊判断。
1.3、性斜视及早就诊
性斜视可表现为歪头(上下垂直方向斜视) 即斜颈,此种表现除了斜视还有可能是肌肉发育/颈椎发育问题及早骨科,眼科就诊排除判断,肌性斜颈还是眼性斜颈,长期斜颈会造成脸部发育不对称等。
2、判断方法
手电光照:
点状光小手电正前方照射宝宝鼻梁中间/眉心,观察黑眼神中间的两个反光点都为正中间,为正位,光点不对称。有一个出现偏外或偏内 斜视(孩子过小,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家长需把孩子抱正位)。
对眼的病因是什么 内斜视的发病与屈光不正和调节关系密切。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
1、调节因素:眼的调节作用与眼的作用是互相联系的,一定的调节带来相应的。过多的调节负荷可导致过度的,可能超过眼球控制正位的能力,从而表现为内斜视,如中度远视患儿常常由于需要动用过多的调节,而导致过度而产生内斜视。部分患者也可由于一个单位的调节会产生过多,这种情况下就算是调节负荷正常,也会由于正常的调节负荷产生过度而导致内斜视发生。
2、解剖因素:某一眼外肌发育过度或发育不全、眼外肌附着点异常,眼眶的发育、眶内筋膜结构的异常等,均可导致肌力不平衡而产生斜视。
3、遗传因素:临床上常见在同一家族中有许多人患有共同性内斜视,部分内斜视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4、视功能发育异常因素:双眼维持正位是依靠融合功能来完成。如果在幼儿时期出现一眼视力很差时,也会导致内斜视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