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脱肛怎么办 1、脱肛怎么办
1.1、脱肛的保守治疗
幼儿直肠脱垂多可自愈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即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骶骨弯曲度的形成直肠脱垂将逐渐消失。如纠正便秘,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时间应缩短,便后立即复位。如脱出时间长脱垂充血、水肿,应取俯卧位或侧卧位立即手法复位。
1.2、脱肛的注射疗法
短期内再发、患病时间较长,使用上述方法仍不见效,可用注射疗法方法,注射途径可经镜在直视下将物注射到粘膜下层,使粘膜与肌层粘连;或经肛周皮肤在直肠指诊下做直肠周围注射,使直肠与周围粘连固定。
1.3、脱肛的手术治疗
病情较为严重的病人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很多,大多经开腹将直肠悬吊固定而达到治疗目的,优点是治疗效果好,缺点是需开腹,创伤大。
2、脱肛有何原因
2.1、先天不足,发育不全,直肠缺乏周围软组织及骶骨弯度的支持。
2.2、病久体弱,营养不良或久泻久痢,使坐骨直肠窝的脂肪被吸收,直肠失去扶持。
2.3、气血衰退,年迈机体衰弱,妇女多次分娩,骨盆肌肉松弛,不易固摄,导致脱肛。
3、脱肛怎样运动
3.1、仰卧屈膝运动:仰卧屈膝,抬头,右手伸到左膝,然后松弛复原;再屈膝抬头,左手伸到右膝,松弛复原。每次运动30次。
3.2、提运动:,放松,将及大腿用力夹紧,合上双眼,配合吸气时,向上收提,提后稍闭一下气,然后配合呼气时,全身放松。每次练90下。一日三次,放在便后和睡前进行一次。
3.3、指扩运动:右手食指涂适量润滑剂,先在口按揉1分钟,然后缓缓伸入达2个指节,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扩肛3分钟,要均匀用力,切忌使用不适当的暴力,可在便后及睡前各进行一次。特别适用于术后病人以及有肛管环形狭窄和晚期肛裂病人。
脱肛是什么 直肠、肛管在排大便后向下脱出于之外,称为直肠脱垂,俗称脱肛。肛管直肠脱垂(脱肛),是指肛管、直肠粘膜、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的一种疾病。 脱垂的原因多由于肛提肌和盆底肌薄弱或括约肌松弛。各种年龄的人均可发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小儿(儿童时期盆腔内支持组织发育不全)和老年人(年老体弱),也见于多次分娩的妇女(妇女多次分娩,骨肉张力减小,骨盆肌肉松弛)。
本病的诱因为长期腹泻、便秘、前列腺肥大、结石、慢性咳嗽等导致持续性腹压增加的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脱肛、脱肛痔、截肠症等范畴。
脱肛有何危害 1、脱肛初期有便秘、排便无规律,总感觉直肠满胀和排便不净。在排便的时候有肿物脱出,但可自行缩回。
2、脱肛逐渐加重后,除排便用力时引起脱肛外,在咳嗽、走路等稍用腹压的情况下,都可引起脱肛,往往不能自行缩回,必需用手将脱出的肿物托入。由于经常脱出而排出粘液会经常污染。
3、脱肛导致肠粘膜受损伤发生溃疡时,还可引起出血和腹泻。如脱出的肿物不能缩回,轻易发生炎症、肿胀,则出现疼痛,进一步又加重便秘。
4、脱垂在直肠内反复下降和回缩,引起粘膜充血水肿,常由流出大量粘液和血性物。患者常感盆部和腰骶部坠胀、拖拽,会及股后部钝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