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养生 > 偏方方剂 > 

杞菊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1-27     浏览:230    

文章目录

一、杞菊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二、服用杞菊地黄丸有哪些注意事项
三、地黄丸家族有哪些不同功效


杞菊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1、杞菊地黄丸的作用是什么


主治头目眩晕,视物模糊,或枯涩眼痛,或迎风流泪,羞明畏光,或耳鸣耳聋、潮热盗汗等症;用于头晕目眩,视力减退、健忘,腰膝酸软,口咽发干等症状;对能近视不能远视,兼见耳鸣耳聋等症状有一定疗效;对于治疗耳鸣耳聋,或突发性耳聋,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等症状有一定疗效;可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改善肝脏脂肪代谢,促进肝细胞新生,预防脂肪肝发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炎,降低四氧嘧啶引起的高血糖,减少东莨菪碱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抗肿瘤、降血脂等;对于因肝肾阴虚引起的视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中心视网膜炎、眼干症、慢性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早期老年黄斑变性等眼部疾患均有明显的治疗和改善症状作用。


2、杞菊地黄丸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血上注于目则能视,即眼睛的功能与肝密切相关;在五行理论中,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肾与肝是一对母子关系,即肝为肾之子,肾为肝之母,母脏病变会影响到子脏;又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互生,因此肝与肾密切相关;因此,治疗眼部疾病,往往从肝肾入手。杞菊地黄丸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枸杞子:甘平质润,入肺、肝、肾经,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菊花:辛、苦、甘,微寒,善清利头目,宣散肝经之热,平肝明目。八种物配伍组合共同发挥滋阴、养肝、明目的作用,对肝肾阴虚同时伴有明显的头晕视物昏花等头、眼部疾患,尤为有效。


3、杞菊地黄丸的理研究与临床应用是什么


3.1、理研究


可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改善肝脏脂肪代谢,促进肝细胞新生,预防脂肪肝发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炎,降低四氧嘧啶引起的高血糖,减少东莨菪碱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抗肿瘤、降血脂。


3.2、临床应用


对于因肝肾阴虚引起的视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中心视网膜炎、眼干症、慢性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早期老年黄斑变性等眼部疾患均有明显的治疗和改善症状作用。


服用杞菊地黄丸有哪些注意事项


1、服用有哪些禁忌


忌不易消化食物;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2、服用人群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如正在使用其他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师。


地黄丸家族有哪些不同功效


1、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山、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六味组成,其特点是甘淡性平、补而不滞,适用于肝肾阴亏,虚火所致的眩晕、耳鸣、腰痛、消渴等。


2、杞菊地黄丸


该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枸杞子和菊花,用于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眩晕、耳鸣、视物模糊、眼睛干涩疼痛等。


3、归芍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当归和白芍,对血虚所致的头晕等症状,疗效显着。


4、知柏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知母、黄柏而成,其独特之处是对肝肾阴虚所致的腰膝酸软、等病症有治疗作用。但是知母、黄柏性寒,脾胃虚弱者慎用,以免伤害脾胃。


5、桂附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肉桂和附子,适用于肾阴虚所致四肢厥冷、脘腹冷痛、小便清长或、滑精等。


6、麦味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五味子和麦冬,以增强六味地黄丸养阴生津的功效,此方专治肺肾阴虚所致的肺痨、咳喘、等。

 
喜 欢

83

 
上一个:生发偏方有哪些
下一个:丹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4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