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生活 > 生活常识 >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7-01     浏览:428    

文章目录

一、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有哪些
二、疫苗接种后会有什么反应
三、哪些人不适合进行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有哪些


1、疫苗接种要注意不能在生病期间进行


宝宝需要在身体足够健康的情况下才能够接受疫苗接种。倘若孩子此时患有感冒、发热、腹泻等症状,就只能在身体各方面都痊愈后,才能够接受疫苗接种的。除此之外,倘若新生儿患有肝炎、严重心脏病等会使免疫力下降的疾病,该新生儿也是不能够接受疫苗接种的。倘若新生儿患有皮肤类的疾病,或者宝宝是易过敏的体质,宝宝是不太适合接受疫苗接种的,推荐们和医生交流一下,咨询一下是否该接种。


2、疫苗接种要注意保证卫生


小朋友接种后,父母在护理时务必要保证卫生,做好区域的清洁工作,避免被细菌或病菌感染。


3、疫苗接种要注意不要吃热饮


打完疫苗30分钟内不能进食高温、高热的食物和饮品。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如果接种部位有出现硬结的情况,可以在打完疫苗后的第二天开始用毛巾热敷,来帮助硬结的消退。


4、打疫苗后注意按压止血


打注射疫苗后,要用棉签按住针眼几分钟,等到不出血时才可以拿开棉签,不可揉搓接种部位,以防感染。


5、疫苗接种后注意留观


当我们打完疫苗后,不要马上回家,要在接种场所休息30分钟左右,以防身体出现不适。如果身体出现高热、腹泻等不良反应时要及时请医生诊治。


6、疫苗接种注意不良反应


打疫苗后,如果身体出现轻微发热、食欲不振、烦躁、等情况,不要太着急。这些反应一般在几天内会自动消失。但是如果反应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的话,就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疫苗接种后会有什么反应


1、正常反应


局部反应如轻度肿胀和疼痛。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宝宝上出现硬结就是吸附制剂接种后常见的现象。接种疫苗后的全身反应有发热和周身不适,一般发热在38.5℃以下,持续1~2天均属正常反应。无论局部还是全身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喂水、并注意让宝宝多休息即可。如果宝宝高热,可服用退烧,可以做物理降温、吃些富有营养又好消化的食物、多喂水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


2、异常反应


局部感染、无菌性脓肿;晕针、癔病;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遇到晕针、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让宝宝平卧、头部放低、口服温开水或糖水;与此同时立即请医生作紧急对症处理。出现皮疹,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应用脱敏。出现过敏性休克一般表现为接种后很短时间内宝宝面色发白、四肢发凉、出冷汗、呼吸困难、甚至神志不清、抽风等。此时一般医生会立即给宝宝进行皮射肾上腺素,同时给激素和脱敏观察治疗。


哪些人不适合进行疫苗接种


1、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小儿不宜接种,等待病愈后方可进行接种。


2、体温超过37.5℃,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的小儿不宜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接种。


3、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不宜接种。


4、神经系统包括脑、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小儿不宜接种。


5、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儿不宜接种。


6、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小儿不宜接种。


7、当孩子有腹泻时,尤其是每天大便次数超过4次的患儿,须待恢复两周后,才可服用脊灰疫苗。


8、最近注射过多价免疫球蛋白的小儿,6周内不应该接种麻疹疫苗。


9、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接种。


10、空腹饥饿时不宜预防接种。值得父母注意的是,在带宝宝接种疫苗时,一定要将宝宝当时的身体情况详细反映给医生,最好携带相关病史资料,其中有些父母自己难以判断是否适合接种的情况,一定要告诉医生,由医生决定。

 
喜 欢

166

 
上一个:桃子可以连皮吃吗
下一个:长跑注意事项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